学会公告
 
首页
>>学会动态>>学会公告
 
互动语言学研修班通知
发布日期:2018-09-28浏览次数:字号:[ ]

互动语言学是国际语言学界近十年来发展最为迅速的研究方向之一,互动语言学与汉语研究国际学术讨论会是唯一以汉语为对象语言的专题学术研讨会,是学者了解该领域学术前沿并进行深入交流的国际化平台。由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中国语文》编辑部、北京语言大学和中国语言学会共同主办的第三届互动语言学与汉语研究国际学术讨论会将于2018823-24日在北京语言大学举行。


为了推进互动视角下的汉语话语研究,北京市语言学会和中国语言学会将联合举办互动语言学研修班,邀请与会的学者讲授互动语言学的理论、方法和前沿课题,专题如下:


 


1. Margret Selting(德国 波茨坦大学)
Some Theory and Methodology for Doing IL Research


 


2. John Heritage(美国 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
The Ubiquity of Epistemics


 


3. Ritva Laury(芬兰 赫尔辛基大学)
Clause and Clause Combining in Interaction


 


4. 陶红印(美国 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
基于互动行为范畴的语言研究


 


5. 陆镜光(新加坡 南洋理工大学)
会话分析:要义与操作


 


6. 李晓婷(加拿大 阿尔伯塔大学)
多模态互动研究:理论和方法


 


7.   亮(美国 俄亥俄大学) 
Conversational Speeches and Grammar

 

8. 沈家煊(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
汉语对言语法

 

 

欢迎广大青年学者参加。

 

现将具体事宜通知如下:

 

一、时间

 

2018825日(周六)-30日(周四)。

 

二、地点

 

北京语言大学

 

地址:中国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15  100083

 

三、报名方式

 

本期讲习班录取名额100人,采取网络报名方式。有意者请下载申请表格,填写完整后发送到il_2018@163.com。筹备组将根据先到先得原则录取。

 

联系人:李先银     

 

  话:0086-10-82303448

 

截止日期:71

 

筹备组将于715日前通过邮件通知录取结果。

 

五、学习费用

        讲习班收取学习资料费600元。

六、食宿

     学员就餐安排在北京语言大学食堂三层,支持支付宝付费就餐,费用自理。

         住宿须自行安排,可提前预订北京语言大学附近宾馆。

 

后续信息,请访问www.yyjx.chinajournal.net.cn的“互动语言学会议专题”。

 

 

 

互动语言学研修班筹备组

2018124

 

 附件1:报名表

互动语言学研修班

报名申请表 

姓名


身份

(硕士/博士/教师)

专业


单位


电邮


手机


发票抬头

不需要发票不用填写

单位税号

不需要发票不用填写

(请点击附件下载申请表)  

 

 附件2:讲座专家简介

Margret Selting

德国波茨坦大学(Universität Potsdam)教授。Selting教授是互动语言学的奠基学者之一,其2001年参与编纂的论文集《互动语言学研究》(Studies in Interactional Linguistics),第一次正式提出了“互动语言学”这一概念,她在序言中也详述了互动语言学的形成过程、研究方法和研究取向等问题。Selting教授如今对于互动语言学的综观问题、韵律与互动、多模态与互动以及会话分析都有所研究且成就颇丰。其主要著作包括《互动语言学研究(编著,2001)》;《会话中的韵律》(编著,1995)(Prosody in conversation);《互动语言学:社会互动中的语言研究》(合著,2017Interactional Linguistics: Studying Language in Social Interaction等等

个人网页:https://www.uni-potsdam.de/de/kommunikationslinguistik/personal/selting.html

John Heritage

美国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Los Angeles)社会学特聘教授(Distinguished Professor of Sociology),长期从事于会话分析研究,是这一领域最为重要的领军学者之一,目前担任国际会话分析学会主席一职。撰写或参编学术专著或论文集11部,发表学术论文140余篇。其主要著作包括《社会行为结构》(1984Structures of social action: Studies in conversation analysis. Cambridge and New York: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行为中的言谈》(2010Talk in action: Interactions, identities, and institutions. Oxford: Blackwell;《行为中的认知》(2012Epistemics in action: Action formation and territories of knowledgeResearch on Language and Social Interaction 45:1-29等。

Ritva Laury

芬兰赫尔辛基大学(University of Helsinki)语言学教授,芬兰“互动中的交互主观性”国家卓越研究中心首席研究者之一、“语言与互动单位”研究项目主管。主要研究兴趣为指称、语法化、话语中的复杂关系。主要著作有《会话中的偏正句》(2011Subordination in Conversation. Amsterdam: John Benjamins 《会话中的指代词》(1997Demonstratives in Interaction. Amsterdam: John Benjamins;《句子连接的跨语言研究》(2008Crosslinguistic Studies of Clause CombiningAmsterdam: John Benjamins

 个人网页http://tuhat.halvi.helsinki.fi/portal/en/person/laury

Hongyin Tao(陶红印)

美国洛杉矶加州大学(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Los Angeles)亚洲语言文化系、应用语言学系教授;中文部主任。同时兼任美国教育部资助的宾州州立大学高级汉语教学研究项目主任和美国中文教师协会理事。目前担任《汉语语言和话语》国际杂志执行主编、《汉语语言和话语研究》国际丛书系列执行主编。主要研究兴趣在于汉语话语语法、应用语言学及汉语教学、语料库语言学以及英语语言学等。代表作有:《汉语会话中的单位:韵律、话语和语法》(1996Units in Mandarin Conversation: Prosody, Discourse, and Grammar. Amsterdam/ Philadelphia: John Benjamins;《当代社会语言学》(与徐大明、谢天蔚合作),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71版,20042版等。

个人网页:http://ht37.bol.ucla.edu/

K.K. Luke(陆镜光)

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Nanyang Technological University)语言学系教授。曾担任香港大学语言学系主任、香港语言学学会会长等职务。主要研究兴趣有:汉语语言学,粤方言研究,互动与语法,会话分析等。较早以会话分析的新方法从事汉语的研究,成功建立了第一个香港粤语口语语料库。代表作有《粤语会话中的话段分词》(1990Utterance Particles in Cantonese Conversation. Amsterdam/ Philadelphia: John Benjamins;《电话通话:跨语言和跨文化的电话会话结构共性及多样性》(2002Telephone Calls: Unity and Diversity in the Structure of Telephone Conversations across Languages and Cultures.ed with Pavlidou, Theodossia-SoulaAmsterdam: John Benjamins

个人网页:http://www3.ntu.edu.sg/home/kkluke/ 

 

Xiaoting Li (李晓婷)

李晓婷,博士,现任加拿大阿尔伯塔大学(University of Alberta)东亚系助理教授,本科生部副主席。主要从事汉语互动语言学、多模态分析、会话分析等领域的研究与教学工作。她采用互动语言学理论,对汉语话轮组织中的句法、韵律和身体活动进行多模态研究。她的专著《多模态、互动与汉语话轮转换》(Multimodality, Interaction, and Turn-taking in Mandarin Conversation)于2014年由John Benjamins出版。她的研究课题还包括身体前倾、头部活动、手触在汉语会话中的作用,立场的多模态构建,以及连词在汉语会话中的语篇互动作用。其中一些已发表于《语用学杂志》(Journal of Pragmatics),《语言科学》(Language Sciences),《汉语语言与话语学报》(Chinese Language and Discourse)等期刊以及《会话中的单位》等论文集。她作为第一编者与Tsuyoshi Ono合作编辑的《汉语互动中的多模态研究》(Multimodality in Chinese Interaction)一书也在20168月由Mouton de Gruyter出版。

个人网页http://www.eastasianstudies.ualberta.ca/ 

 

Liang Tao(陶亮)

俄亥俄大学(Ohio University)语言学系副教授。在科罗拉多大学博尔德分校获得博士学位。并在科罗拉多大学博尔德分校进行了心理学和神经科学博士后研究。她的研究兴趣主要在于语言的话语功能研究,包括话语中的语法和句法研究,会话分析,语言发展和心理语言学。她的研究课题非常广泛,包括关于语言演变和语法化的范例理论的研究,汉语母语者和二语学习者在会话中的修正现象,汉语教学法,阅读发展中的心理语言学研究等。目前她是心理规律学会和美国汉语教师学会的成员。

 个人网页https://www.ohio.edu/cas/about/directories/profiles.cfm?profile=tao

 

Jiaxuan Shen(沈家煊)

中国社会科学院(Chinese Academy of Social Sciences)文史哲学部委员,中国语言学会会长,中华人民共和国人事部有突出贡献专家,享受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主要社会兼职包括国际语言学家常设委员会执行理事,国际期刊Discourse Studies(《话语研究》)咨询编委,法国Cahiers de Linguistique Asie Orientale(《东亚语言学报》)编委,《中国社会科学》编委等。长期从事功能、认知、语用研究和汉语会话研究。发表论文一百多篇,主要著作有《不对称和标记论》(1999)、《著名中年语言学家自选集·沈家煊卷》(2002)、《认知与汉语语法研究》(2006)、《语法六讲》(2011)、《名词和动词》(2016)、《〈繁花〉语言札记》(2017)等。

 个人网页: http://ling.cass.cn/xzfc/xzfc_xzff/201703/t20170308_3444669.html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
Produced By 大汉网络 大汉版通发布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