讲座信息
 
首页
>>学会动态>>讲座信息
 
[讲座]中国语言资源保护的理论与实践
发布日期:2018-09-28浏览次数:字号:[ ]

       题目:中国语言资源保护的理论与实践

  主讲人:曹志耘教授(北京语言大学)

  时间:2015年07月18日 09时30分至2015年07月18日 11时30分

  地点:北京语言大学逸夫报告厅

  讲座内容:

  中国语言方言资源丰富多样,文化底蕴深厚,但许多语言、方言及其所承载的文化正日趋衰亡,形势严峻。进入21世纪以来,学术界提出抢救保护濒危语言方言的呼声,社会大众逐渐觉醒,并越来越成为语言保护的主要力量。中国政府顺应形势发展,提出“科学保护各民族语言文字”的要求,并启动“中国语言资源保护工程”等重大抢救保护计划,一场历史性的语言资源保护运动正在全国展开。本讲座全面展示中国语言方言的现状,梳理语言保护的兴起和发展历程,介绍汉语方言地图集、中国方言文化典藏、中国语言资源有声数据库建设、中国语言资源保护工程等语言保护计划,提出今后努力的方向。其中“中国语言资源保护工程”是由中国财政部立项,教育部和国家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领导实施的一项特大型语言文化类国家工程。自2015年起开始实行。工程内容主要包括汉语方言调查、少数民族语言调查、文献典藏、采录展示平台建设等方面。文中介绍了该工程的基本情况,包括背景、目标、定位、特色、组织架构、总体任务、2015年度任务以及进展情况。

  主讲人简介:

  曹志耘,男,汉族,浙江金华人。山东大学中文系毕业,文学博士。北京语言大学副校长,教授,汉语言文字学学科带头人,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专业博士生导师和博士后合作导师,中国语言资源保护研究中心主任。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中国语言学会副会长,全国汉语方言学会副会长,中国民族语言学会常务理事,全国优秀博士学位论文指导教师。曾任北京语言大学学术委员会副主任、语言研究所所长、语言科学院院长、《语言教学与研究》杂志主编、中国社会语言学会会长。

  主要研究领域为汉语方言学、地理语言学、语言资源,长期从事汉语方言调查研究,致力于地理语言学学科建设和语言资源抢救保护工作。已出版《汉语方言地图集》(主编)、《南部吴语语音研究》、《严州方言研究》、《吴语处衢方言研究》(合作)、《金华方言词典》、《汤溪方言民俗图典》、《走过田野——一位方言学者的田野调查笔记》等著作,在《中国语文》、《方言》、《语言教学与研究》、《中国语学》等国内外学术刊物上发表论文100余篇。研究成果曾获得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人文社会科学)一等奖、北京市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一等奖、中国出版政府奖图书奖提名奖、北京大学王力语言学奖、中国社会科学院青年语言学家奖等。其中《汉语方言地图集》是世界上第一部在统一的实地调查的基础上编写的、全面反映20世纪汉语方言基本面貌的原创性语言特征地图集。目前正致力于“中国语言资源保护工程”工作,该工程是由财政部立项、教育部和国家语委领导实施的一项特大型语言文化类国家工程,内容主要包括汉语方言调查、少数民族语言调查、文献典藏、采录展示平台建设等方面。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
Produced By 大汉网络 大汉版通发布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