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语言学会科普讲座(三) 陈卫恒:语言基本单位编码的“金龙鱼”规则: 从汉语到世界语言 |
发布日期:2019-03-18 | 浏览次数: | 字号:[ 大 中 小 ] | | |
|
根据北京市社会科学界联合会的要求及学会的社会使命,我会自2014年以来每年举办“语言与社会生活”系列科普讲座,受到社会的广泛认可与欢迎。本年度突出语言跨学科研究成果在生活中的应用价值,打破以往固定地点、时间的讲座形式,采用录制微视频的讲座方式,使研究成果更便捷地服务广大市民。
北京市语言学会“语言与生活”系列科普讲座(三)
题目:语言基本单位编码的“金龙鱼”规则:从汉语到世界语言
主讲人:陈卫恒 北京语言大学教授
专家简介:陈卫恒,男,博士,北京语言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北京语言大学中外变音研究中心、教育部备案研究中心北京语言大学英联邦国家研究中心主任,国家社科基金项目通讯评审专家。曾任中国驻洛杉矶总领事馆教育领事,巴基斯坦伊斯兰堡孔院创院院长,获北京市“五四”奖章。研究领域为形态音系学(Morpho-Phonology),侧重从中国丰富的构词、构形变音事实出发,比较世界其他语言事实,探求人类语言编码的语素-音节匹配类型( Typology of Morpheme-Syllable Alignment)以及形态音系向音系转化的音系化(Phonologicalization)理论。代表作:专著《音节与意义暨音系与词汇化、语法化、主观化的关联》(专著);论文《人类语言世界的四分法:单/双/三/X/音节语》《带调语素与带重音的词:单/非单音节语语素/词超音段表现的异同与关联》《从1+2、2+1结构中1的“核心”(HEAD)地位看汉语的共性和特性》《虚、实字音演变类型的划分暨本、变音的互动关系》《“异源同化”、“同源异化”:基于方言事实的虚字读音规律研究》《由变音对于本音的反作用看表层表达(SR)对底层表达(UR)的逆向影响》,曾承担多项国家和省部级课题。目前,主要承担北京语言大学重大项目课题《中国境内语言变音数据库及理论建设研究》。
主办单位 北京市语言学会 项目策划 北京市语言学会秘书处 项目指导 张旺熹 邢红兵 视频录制 金 煜 石高峰 视频编辑 王建杰
|
|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 |
|